中國不管做什么器物,都有一定文化講究。所謂器以載道,器物承載著國人美好的精神追求,一碗一箸,一壺一鼎,無論外在形制還是內在人文,皆有學問。
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茶道既以“道”為名,茶器當然也暗含一定的“道”,關于如何智慧地處理人與人、人與社會、人與自然的各種關系。
佛說三千世界,存于一介粒子之間。一只小小茶杯,蘊含著無窮的奧秘與美,從胎土選擇、杯型拿捏、釉藥施彩、土窯燒結,每個環節都蘊藏學問。中國悠久的品茗文化,以及歷代文人對杯器的歌詠傳頌,更造就了茶杯的深厚內涵。
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茶杯,其質地、形狀、紋理各不相同,再加上欣賞它的人不同,更讓它所呈現的意境各有千秋。但有一點異曲同工,那就是你拿起茶杯時應放下心事。
生活中無論喝茶飲酒,還是撫琴作畫,求的是個心意暢快。人人都想享清福,但清福意味著什么,并非人人懂得。其實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喝茶時能將瑣事暫且放下。
海之所以大,是因其能廣納八荒之水。記得時常把茶杯放低,常得香茗注入;為人保持謙下,虛心學習提升,內里更加充盈。真正的品茶是拋開滿腦子浮躁思緒,保持心思澄澈,讓內心升起草木滋潤的怡然自得。
國人向來喜歡探尋宇宙萬物與人的關系,簡短說就是老子“道法自然”的禪意。紫砂壺因茶而生,隨茶而興,在日常茶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,提升了生活品質。從設計之初,就被灌輸了大量的哲學思想。
古希臘先將宇宙劃分為“水火風土”,在中國則是“金木水火土”五行。紫砂壺材質的礦土,風化陳腐于自然,吸收日月之精華,和于水,附于木,焠于火,最后出世,擱喬木之良葉,與水再交融。沏茶,就是哲學與風水學融會貫通和諧共生之過程。
從形制上,很多壺都是圓的。古人以圓寓天,認為壺中可納萬物。做人如壺,要大肚能容日月,胸懷可納天地,不和小人糾纏,不汲汲于小事。人這一生,真正的遠見是心胸豁達,不負光陰;真正的胸襟是見自己,見眾生,見天地。
西方人熱愛宏偉巨制,他們的理念是華麗華貴。而中國人更愿意親近自然,低調含蓄不張揚,做符合自然規律的東西,順應天道,和諧自然。
蓋碗是最受歡迎的茶具之一,招待客人必備工具。一人一個蓋碗,用手端茶托,可穩定重心,又免燙手之苦,喝茶時又不必揭蓋,只需半張半合,茶葉既不入口,茶湯又可徐徐浸出,甚是愜意。但是大家有真正了解蓋碗嗎?
蓋碗又稱“三才碗”“三才杯”。所謂三才即為天,地,人。蓋碗整體造型是一個圓的樣子,蓋被茶碗包含,碗又被盞托包含,整個器物被囊括于盞托之中,好似萬物滋長于天地間。一蓋碗,就是一個小天地,蘊含中國哲理“天蓋之,地載之,人育之”。
用蓋碗品茶時,杯蓋、杯身、杯托三者不應分開使用,否則既不禮貌也不美觀。每個組成部分既獨立為主體,又相互依存、相互襯托。一杯好茶,就是要天地人完美的結合。端是一份古拙大氣,沉穩如綿長春秋。